? 工具鋼如何進行熱處理?
工具鋼的熱處理包括正火、球化退火和回火球化處理。過共析成分的工具鋼空冷毛坯鍛造后的顯微組織一般為珠光體+碳化物。一般珠光體為粗片狀,碳化物為網狀或斷續網狀。鍛造后,T12A鋼的空冷組織由于高的停鍛溫度而具有粗大的晶粒。由于冷卻速度慢,白色的二次碳化物在粗大的網狀晶界中析出,部分二次碳化物分布在魏氏組織中。這種不良的鍛造組織必須在球化退火前通過正火來消除。T12鋼的正火溫度通常為810~840℃。對于嚴重肥大的碳化物網絡,即使高低溫正火也能完全消除。

工具鋼經等溫球化退火,在760~780℃加熱2 ~ 4小時,然后冷卻(快冷或隨爐冷卻)至680 ~ 700℃4 ~ 6小時,隨爐冷卻至550℃左右,出爐空冷。
球化質量可按GB/T 1298-1986碳素工具鋼技術條件中的一級圖評定。采用樣品的縱剖面或橫剖面,浸蝕劑為4%硝酸酒精溶液或苦味酸酒精溶液。后一種蝕刻劑效果最好。在放大500倍的顯微鏡下檢查樣品。圖中球狀珠光體分為6級,3級球化最好,4~6級有不同程度的粗片狀和粗球狀碳化物,1~2級有少量細片狀珠光體。T7和T8鋼不易獲得理想的球化組織,允許有一定數量的片狀碳化物。共析鋼球化退火后,一般或多或少存在粗大的粒狀碳化物。T12鋼的球化組織具有均勻、細小、圓形的碳化物球,球化等級相當于3級。T10鋼模具毛坯退火組織含有片狀碳化物和半網狀碳化物,球化等級相當于5級。從模具淬火回火后的金相組織可以看出,半網狀碳化物在淬火回火過程中不能完全溶入奧氏體,在淬火回火后仍以半網狀組織(白色組織)的形式殘留,會導致模具在工作初期坍塌失效。
推薦小尺寸模具毛坯采用調質球化工藝,可進一步細化碳化物。例如T8鋼,如果采用常規退火工藝,往往難以獲得滿意的球化質量。如采用調質球化工藝,毛坯先在780~800℃淬火,然后在560~580℃回火2小時。對于小尺寸的工裝毛坯,可以獲得點狀球化的索氏體組織。對于T10負模坯,可加熱至850~900℃或更高溫度進行固溶,使碳化物全部溶入奧氏體,然后進行油冷淬火或等溫淬火,獲得馬氏體或下貝氏體組織,最后在550~640℃回火,獲得均勻細小的點狀珠光體組織,同時可消除全部碳化物偏析和碳化物網絡。上述兩種細化碳化物的技術必須與低溫淬火技術相結合,才能獲得晶粒度和碳化物雙重細化效果,使工具鋼的使用壽命提高一倍。